逐“绿”而行 向“效”而生
近年来,万州肩负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重任,始终以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为导向,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引领,以带动三峡库区绿色发展为重要使命,着力全域推进绿色种养、绿色防控、绿色经营,全面构建绿色产业链条,擦亮绿色发展底色,农业生产环境持续改善,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出贡献。
绿色是农业的底色。近年来,万州肩负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重任,始终以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为导向,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引领,以带动三峡库区绿色发展为重要使命,着力全域推进绿色种养、绿色防控、绿色经营,全面构建绿色产业链条,擦亮绿色发展底色,农业生产环境持续改善,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出贡献。
一只芝麻大小的米黄色捕食螨,能捕食比自己个头大两三倍的红蜘蛛;一个小袋子中的1500只捕食螨,就能让一棵柑橘树上所有的害虫销声匿迹……
近年来,万州利用“嫉恶如仇”、极具“正义感”的捕食螨,防治柑橘全爪螨、始叶螨、红黄蜘蛛等病虫害,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约30%的化学农药使用量。
万州是全市的柑橘主产区之一,柑橘的虫害较多,施用的农药也比较多,对环境能够造成一定危害。为此,我区通过推广“以虫杀虫”绿色防控技术,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,保护生态环境安全。
我区连续6年出台有机肥替代化肥奖补政策,按照每亩100元~300元标准对施用有机肥、有机堆肥进行奖补,每个主体连续补助3年,逐步引导业主自主使用有机肥。累计建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20万亩,示范区内化肥用量减少15%以上,带动全区面上施用有机肥37万亩。全区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7年减少,亩均化肥施用量下降到14.98公斤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种粮大户张地埔说,现在让他们骄傲的,不仅是粮食高产稳产,还有比别的种粮大户用水更少、用药更少。一场“比少”的“竞赛”悄然开展。
在龙沙镇海螺村的水稻田里,无人机飞手余洪军正在操控农业无人机为稻田喷施生物制剂。“通过特定的生物制剂,不但可以防治常见病虫害,还能加强水稻的生长力和抗病能力,保证水稻有更好的生长环境。”余洪军说。
如今,在不少农田里,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台太阳能自动充电杀虫灯。万州区经济作物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朝伟说,这个灯不用供电,不用按动开关,晚上自动亮灯,能达到70%的杀虫率,从而大幅度的降低农药使用量,提升粮食品质。
王朝伟说,近年来万州通过绿色防控、统防统治、科学用药等方式,推动“农药减量化”。
“比少”不仅在春耕春管中进行,还贯穿于粮食生产全过程。例如万州今年继续对农机手开展培训,充分挖掘农机减损潜力,在粮油作物收获时举办机收减损“比武”和机收损失检测活动,把机收环节损失降到最低。
在节水节肥、减少用药的情况下,通过科学管控,农作物产量稳步提升。通过开展绿色防控,完全解决了柠檬大实蝇防控问题,全区柠檬蛆果率从15%下降到1%以下,亩产量增加300斤/亩、优质果率提升10%,销售单价创历史新高。
白羊镇清潭村柠檬基地,绿意葱茏的树林中挂满果实,大的已有鸡蛋大小。树林上空,无人机来回穿梭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,白色的雾化药液均匀地洒在树叶上。
这是白羊镇柠檬产业无人机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的一幕,由专业植保公司对全镇柠檬病虫害进行统一防治,降低病虫危害,提高果品质量,提升种植效益。
村民罗伦贵说,他家有柠檬10多亩,以前是自己用机器打药,耗费劳力,现在用无人机,不仅效率高,效果也更好。
清潭村发展有柠檬2000亩,产值400多万元。村党支部书记魏光明相信,现在通过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,柠檬品质更有保障,一定会发展得更好。
土地托管兴起的背后,是传统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塑。在万州这片土地上,以农业合作社、农业企业等主体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正在逐渐取代小农经营“单打独斗”。
今年,万州创新开展社会化服务,围绕“谁来服务、如何服务、经费来源、效益显现”四个问题,开展“产业化联合体+村集体+经销商+小农户”的生产环节改革,通过经销商出资、村集体统一服务,提升经果林产业化发展水平,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。全区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8%以上。
不仅如此,多年来,我区经果林坚持“大基地、小单元、单品种、多业主”集约发展模式,生态猪创新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+家庭农场+村集体经济组织”模式,通过统一管护、标准生产,农业产业规模化比重大幅度提高,在发展绿色生产的同时,实现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、产品质量提高、生产效益提升。全区建成经果林93万亩,生猪产能达150万头,种植业规模经营率达到38%,畜禽规模化养殖率比重达到70%。
九池街道九池村的和厚农业生态养猪场便是德康的代养养猪场之一,圈舍干净整洁,几百头猪睡在碳钢网床上,圈舍没有污水,基本上没有臭味。
“我们采用低架碳钢网床养殖以后,节省了不少人力,猪圈干净多了,疾病发生率也降低了。”和厚农业生态养猪场负责人潘开军和记者说,该养殖场于2022年1月建成投产,建设规模为30个单元,2023年出栏生猪35000头。猪场采取的是“低架网床+益生菌+异位发酵”养殖技术,让生猪排出的粪便从碳钢网床的缝隙漏下去,下方安装的自动刮粪机再将其收集到发酵棚进行异位发酵。
在一旁的发酵棚里,通过混料、添加发酵菌液、堆码发酵、循环发酵等流程处理后的养殖粪污,已变成有机堆肥。这些有机堆肥被运到柱山乡山田村农神生物有机肥厂,加工生产生物有机肥。
从饲料厂到现代化养殖场、有机肥生产线……随着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的建成,3800头祖代种猪场、400头种公猪站、20万吨有机肥厂、50万吨饲料加工厂建成投产,基本形成集饲料加工、种猪繁育、仔猪饲养、屠宰加工、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。
产业链的延伸不仅能为上游农产品的销路“托底”,还能提升产品附加值,推动农业经营规模化、集约化,带动农民增收。近年来,我区立足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和自然资源禀赋,在三峡库区率先构建起“7+5”现代化农业体系,做强特色水果、生态畜禽等7个高效产业链,打造特色产业链优势区、农产品加工聚集区等,全区农业产业集群初步建成,农户、业主积极性不断的提高,农业稳产增产能力显著提升。
“紧扣产加销一体化,引进扶持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以经开区为重点发展生猪屠宰及肉类深加工、粮油加工,创建市级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园。”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的人介绍,以乡镇为重点发展调味品、肉类、预制菜、豆制品、果蔬加工,建成乡镇加工产业示范园,产业链条功能配套逐渐完善。
在品牌建设上,已成功创建国家区域公用品牌4个,市级以上品牌农产品25个,农产品优质率达到85%。认证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、地理标志农产品119个,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居全市第一方阵。